找到相关内容416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师的圣果观(下)

    正27.118上,下)。所以,缘起遍三界,三界有情皆具有十二支。凡夫众生,流转生死,具有十二支,然而无学圣者断尽一切烦恼,不受后有,是否仍具足十二缘起支?有部说“亦有缘起支随阿罗汉转”(大正49.16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489879.html
  • 佛教的神通

    金刚座上经过七日禅观,于清晨破晓时分,东方升起一颗明亮的晓星之际,菩萨便廓然大悟,证得无上圆满的觉悟,成为佛陀。   他在初夜获得宿住智,中夜证得天眼智明,后夜观察生命流转的十二因缘,于日出时获得一切...

    洪启嵩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689884.html
  • 发大誓愿第六 (6)

    随尘流转,那就麻烦,就是凡夫。   圣人没有别的能力,就是知道回头,念念回头。这一回头,楞严二十五圆通虽然末后特别强调‘观世音菩萨返闻闻自性’,你仔细看看,那一位菩萨不是用这个原理原则,只是用的方法不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355690122.html
  • 三乘究竟与一乘究竟——兼论印顺导师由缘起性空论以证成“一乘究竟”的可能性

    不能成佛的定性。依中观者说,人之流转六趣或是转凡成圣,无不是依因待缘,积渐而成。以缘起故无自性空,并无常恒、独立、真实的异生性或圣者性可得。正因其并无不能成佛的定性(即“非佛性”),所以众生只要遇善缘而...即已存在的真实法(胜义有、妙有或本有)。   中观学派依于“缘起”的见地,当然不会主张任何一种形式的本有论,不但凡夫的生死流转与二乘的涅槃还灭,都有达成各自效果的因因缘缘,即连菩萨成佛,也依然是仰仗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3490898.html
  • 想知道自己命运的,不要错过--明华居士

    我最初弄不明白如何是心印,原来很简单,用心听得清清楚楚,便是心印。不断一句接着一句,口念、耳听、心印,渐渐不知谁先谁后,如连珠循环流转不窒滞,又如走马灯,规律地向同一方向「追逐」,心中却又不急不缓,念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3691030.html
  • 唐代寒山体的内涵、形成原因及后代接受

    是诗三百般的自然流转,毫无拘束的节奏和超乎汉魏古诗的秋风老树、崖岸古石的风味。虽然以作者的文学修养,可以创作出“吾心似秋月,碧潭清皎洁”、“相唤采芙蓉,可怜清江里”这样纯粹的诗人之诗,但毕竟这类作品...

    罗时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0991545.html
  • 小乘佛教哲学研究

    而有了生死流转。所以,细心说又是经量部论证和解释业报轮回的理论基础。与细心说相关联的是所谓随界说。"随界"来自于"随眠",所谓"随眠",是指烦恼的潜伏状态。对于人来说,这种烦恼的潜伏期是相当长的,程度...

    成建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391557.html
  • 持诵《普贤行愿品》速得成就的道理——益西彭措堪布

    果实,任何时候只是随业流转而已。世间多少人活得庸庸碌碌,一事无成,便是明显的证明。   其次,从差别上观察:随着开发的愿望和开发的努力不同,自然就有成果上的差异。   普贤行愿,不像人天乘,只想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普贤行愿品|普贤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6373791663.html
  • 辽代兴宗耶律宗真与重熙佛教

    而能有者生也。生不可常,必至于灭,灭不可已,   复转于生,于此流转中能解生死之缚。而得不生不灭者,惟释迦而已。故超   然特立于群圣之上,可谓天人师者也。然大耄既至,终显有为,故金身示灭。  ...

    黄心川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5892093.html
  • 辽代佛学的圆融思想

    也。又曰真如随缘依他似有所执情有,由此三义,亦无异也,此即不动本而常末也,经云法身流转五道名众生故也,则由此三义,与前三义,是不一门也,是故真该妄微,妄彻真源,性相融通,无障无碍。   四   ...

    李勇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5892095.html